关于肥胖,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平时吃得多动得少,自然就会胖。对于那些瘦子们,也就苦口婆心的劝上一句,“多吃点”。所谓人比人气死人,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胖子已经吃得很谨慎了,但是依旧胖成球。而他们身边的朋友一点都不忌口,反而怎么吃都不胖,这是为何?其实,肥胖和基因遗传存在很大关系。
仔细留意身边那些大胖子们,他们的家人往往也都是胖子,有些甚至是全家组团胖。关于家族性肥胖,早有研究表明肥胖基因是存在的,它会从食欲、储脂能力、激素调节上影响一个人朝着胖子的方向成长。从身体条件上看,这些人的体质会更有利于脂肪的吸收和储存。从饮食习惯上看,遗传性肥胖还可以看作是生活习惯上的“遗传”,只不过是长辈们的高热量饮食习惯延续到了下一代而已。
曾经有一则新闻报道,南京有一家人,八口全都是大胖子,最胖的达到了330斤,最轻的也有两百多斤,并且他们的亲戚也有很多是胖子。说到这,很多人就会断定这就是典型的家族性肥胖。但是听主人公介绍完他们的家庭饮食习惯后,你很可能会有另一种看法。“我们家庭的饮食氛围特别好,老太太做菜也超好吃,每个人都特有食欲,每顿饭都会吃到撑......”这样看来,这种吃多了没愧疚感,吃少了会吃亏的吃饭风气才是他们变胖的根本原因,而并非是身体拥有“喝水都会胖”的功能。
那些看起来怎么吃都不胖的人实际上并不是真的吃不胖,而是他们的生活习惯有别于胖子的生活习惯。美国康奈尔大学曾经做过一项调查,针对147名从未胖过的人进行行为学研究(可以看做是生活习惯),得到了一些瘦人共同拥有的行为习惯。例如,这些瘦人们从来不控制自己的食欲(不节食),感觉饿了就吃,感觉不饿就不吃;不会刻意进行运动,但和胖子比起来绝对算是坐不住的人;也会去吃自助餐,只不过大吃大喝之后会刻意的抽点时间加强运动。如果把这些瘦人的生活习惯全都反过来的话,想必那就是一个胖子的养成计划吧。
笔者身边就有一位朋友,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全年级最胖的人,他家人也属于那种肥胖型的身材,所以总在我们面前说自己是遗传的肥胖,很难瘦下来。也许是想给大学同学留一个好的印象,高考结束后他就开始了减肥(一米八,两百六十多斤)。方法也很简单,就是每天去游泳,外加少吃,两个月后明显瘦了一圈。于是,笔者保留这种印象直到毕业一年之后再次相遇,这家伙竟然比以前更胖了。原因就像他说的那样,“之前减肥已经成功了,而且还有女朋友在身后监督,保持得不错。但是毕业工作后要经常跑业务陪吃饭,酒喝得也多,体重一下子就反弹了。为了身体健康也有想过要转行,公务员笔试和面试都通过了,但是体检却因高血压没通过,现在也只能先干着吧”。
最后,即使肥胖和遗传相关,但也不能成为不减肥的借口。每种身材的背后都会对应某种相似的生活习惯,如果自己做了妥协,又怪得了谁呢?
文章来源: 本站原创,转载请注明来自:街头极限健身网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!